吾斯之未能信

吾(われ)斯(それ)を之(これ)未(いまだ)信(しん)ずること能(あた)わず

2007年5月28日星期一

句法基本

竊以爲,凡無特殊原因,若學外語不以母語理解,則頗爲浪費。

華夷幼孺,生而同聲,長而異言,教使之然。然後學外語,若不以母語理解,則為廢教改化。空杯新斟,固然可能更徹底,但所棄舊酒,不可謂不可惜。當然,借助母語理解外語,有兩相干擾之虞,好比樹之兩枝,長而有異,再難同一。然而兩枝同根,溯源歸根,自然能再引申至他。

喜怒哀樂,見物而生;誌表記略,聞物以得。言語文字,不過表心情敍議世相而已。語文之根,莫非天生事物?事物相同,則所見所聞莫不相同。同所見聞而異所言語,則必有法。枝葉或繁茂或稀疏,差別甚大。而倘使枝繁葉茂者加諸枯枝,枯枝亦繁。然者為象,使之然者為法。象繁法簡,象易法不移,象固而法走。道非恆道,唯守易、不易、變易三理。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日本近世以前,普仰華風,文物法度莫不相從。近世大變,至於語文亦然。而積習難改,漢倭語文之法近。

日語句子結構,分主語與謂語。謂語是判斷之下的主張,是最實在的成分,故陳述句中一般不可省略。而主語作爲判斷對象,在彼此心知肚明的情況下,一般可以省略。

謂語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標的,是判斷被引向的目的。另一部分將判斷對象與目的有機地連接起來。日語陳述句中,前者在前,標誌判斷所將被引向去處,後者在後以完成整個敍述。

而主語的位置比較隨意,可以放在目的之前,也可放於目的之後。作爲判斷的基礎,放在句子最後可以製造特殊效果。但若不為特殊效果,一般不會在句子最末。

以漢語中有賓語的句子比方日語主要結構,就是將“什麽”“如何”。加上主語,就是“誰”將“什麽”“如何”,或者“什麽”由“誰”“如何”。“將什麽如何”,換個角度即可看作“什麽被如何”。特別是“什麽由誰如何”,和“什麽被誰如何”之間的結構區別已經相當微妙。大概這也是日語古代幾乎沒有以事物為主語的被動句的原因。

“主語”、“目的”、“連接”最直接的區分句中三者的後綴。跟在主語後面以提示主語,跟在目的後面以提升目的,而該二者的連接部分由於處於句子最末,沒有後綴提示的必要,也沒有後綴。

以管窺豹亦可見全貌。日語的根干就是“把什麽怎樣”。不光是一個句子如此,一個詞、一個概念也是如此。

任何概念都有其反面可以推導。直接最簡單地否定一個概念,則該概念本身又成了目的,則該否定就是連接部分。由此推到日語句子中,否定部分是句子的主語與目的語連接部分;否定是否定肯定的連接部分,肯定的連接部分是要否定的概念,故否定是將否定形式作連接、肯定的連接作目的加以否定,乃成否定在最後的形式。

當初學日語時,就略感何故人謂日本人禮貌,謂不插嘴。沒辦法不聼完,不聼完就不知道到底要怎樣,以及是不是要那樣。

否定形式語尾本身可以看作是對語幹的否定標誌。結合上述助詞は、が、を、に,可見日語概念的提示功能由概念之後的助詞性格音節或字節標示。每個助詞前是一個完整的概念部分。一個概念部分裏也可以包括更多的概念部分。以後我就用“部分”或“概念部分”指代這些部分。

表示不確定。放在句尾是對整個句子的不確定,可表示推測或疑問,如:甲か,即指甲嗎或甲吧。放在同等相對概念級的事物中表示對二者的不確定,意味著“或”;如:甲か乙,即指甲或乙。該字語氣意味很大,以結構功能而用恐也始于其語氣。

表示引入。每一個前面的部分作爲一個概念整體被引用。此處暫稱爲概念元。當引用數個概念元時,則意味著並列關係,如:甲と乙と丙,即指甲與乙與丙。超過二者的並列,則最後表示並列的以前的該並列結構中同等功能的可以省略,如:甲、乙と丙

より表示由頭。如:黄河の水天上より来る,即黃河之水天上來。在被動句中,可表示該被動句的主動形式中的主語。而在兩個同等相對概念級的事物中,就表示比較。由所直接提示的概念元而來,即與該概念元相比較。比如:其より良い,即比那個好。被比較的當然是判斷的目的,即具備主語性格。日語中主語在交流者間心知肚明的情況下可以省略。該例中的主語即已省略。而若より前的概念元也省略了,則表示抽象的比較,即更加之意。如:より高い、より速い、より強い,即為更高、更快、更強。由於所謂“由頭”,指發起之地,有積極意味,所以用より意味著所判斷的對象比參照物在該被比較的方面程度更深。

ない表示否定。在有目的語的句子中,否定的都是連接主語、目的語的部分。在沒有目的語的句子中,否定的是判斷的結論即整個謂語部分。如同漢語,謂語的中心語可以是動詞、形容詞。而形容詞附著于一個概念,不肯能連接兩個概念,故形容詞只在沒有目的語的句子中當謂語。形容詞和動詞在日語中都有語尾變化,語尾本身對語幹有提示,而否定部會連綴于可用以接否定部分的語尾後。現代日語的形容詞原形語尾都是,否定時變語尾為,如:良い的否定式是良くない。日語還有形容動詞,形容動詞語法功能和形容詞一樣,而其語幹又有抽象名詞性質。故當形容名詞作謂語時,宛若將其詞幹看作抽象名詞以作目的語,於是有必要再將主語與形容動詞語幹連接;它的否定也否定在該連接部分上。ない單獨使用也是表否定。

日語助詞繁多,遠不止上述幾個。把握住助詞,日語句子的結構就能掌握一半。還有一半取決於謂語中心語的詞形變化。

以下即以上述幾個助詞造句。

前回甲ト乙ヨリ貰った、塩ヲ撒けた其れヨリ美味しい物はナイカト僕ガ思う。譯:我想再沒有比上次甲和乙給的、撒上鹽的那個更好吃的東西吧。

前回甲ト乙ヨリ貰った、塩ヲ撒けた其れヨリ美味しい物はナイカ僕ガ思わナイ。譯:我不覺得再沒有比上次甲和乙給的、撒上鹽的那個更好吃的東西。

前回甲カ乙ヨリ貰った、塩ヲ撒けた其れヨリ美味しい物はナイカト僕ガ思う。譯:我想再沒有比上次甲還是乙給的、撒上鹽的那個更好吃的東西吧。

前回甲ト乙ヨリ貰った塩ヲ撒けた其れヨリ美味しい物はナイカト僕ガ思う。譯:我想再沒有比撒上上次甲和乙給的鹽的那個更好吃的東西吧。

前回甲ト乙ヨリ貰った塩カ、其れヲ撒けた之ヨリ美味しい物はナイカト僕ガ思う。譯:上次甲和乙給的是鹽吧;我覺得沒有比用它澆上的這個更好吃的東西吧。

提綱挈領,日語的語法是相當簡單的。但是日本語文卻很曖昧。漢語中,一個句子上三重否定就已被視作不正常了,日語一個句子光否定形式就能上若干,還不包含雖非採取否定形式卻帶有否定意義的内容。言語明瞭意味不明。有時甚至不得不作運算。真的假的啊。